图源:视觉中国
一句比喻,道出了这家农业无人机企业重叩资本市场大门的曲折。2022年其科创板IPO折戟,如今时隔3年后转战港股,被视作对资本市场的“二次冲刺”。
二次冲刺
极飞科技的资本征程并非坦途。
2021年11月,公司首次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,计划募资15.09亿元用于广州研发中心建设与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,彼时其已手握230项发明专利,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超17%,被市场视为农业科技赛道的重要IPO案例。
但这场闯关未能如愿。2022年4月,上交所公告显示,因极飞科技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保荐人撤销保荐,终止对其科创板IPO的审核;在此之前,据披露,公司“因受疫情影响,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尽职调查、回复审核问询等工作”,而向上交所申请中止审核。
市场普遍分析,当时资本市场环境转冷,尤其是科技股估值回调,加之极飞科技自身盈利状况尚未改善,导致IPO计划搁浅。同一时期,A股亦有多起IPO项目因财报更新窗口和疫情因素中止或撤回。
彼时的极飞科技,确实尚未摆脱亏损。财务数据显示,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3.22亿元、3.57亿元、5.30亿元、4.69亿元;同期对应净利润分别-671.74万元、-3970.32万元、-6084.55万元、-8512.29万元。
尽管如此,冲刺科创板阶段,极飞科技背后已集结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。
天眼查显示,递表前一年内,极飞科技接连获得重磅融资:2021年3月,获得由高瓴创投投资的超3亿元C++轮融资;此前的2020年11月,获得百度资本、软银愿景基金、创新工场、成为资本、越秀产业基金、广州新兴基金等机构合计12亿元融资,一度刷新了国内农业科技领域最大一笔融资纪录。
相较之下,IPO折戟后的三年间,极飞科技的融资节奏明显放缓。据天眼查信息,这期间公司仅有过两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、穗开投资,但均未披露融资金额。
据最新招股书,当前股权结构下,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直接持股29.01%,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再控13.95%,合计持股42.97%,为控股股东;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持3.38%。外部资本方面,软银通过SVF持股12.86%,百度通过佰山投资持股6.12%,创新工场旗下SDF-JF持股为4.30%,高瓴旗下珠海纳恒和JMD HK则分别持股2.99%和1.99%。
此次招股书并未透露公司估值。据胡润研究院2025年6月发布的《2025全球独角兽榜》,极飞科技估值约为73亿元,位列第1183位,较2024年榜单的71亿元小幅上调。
对于此次冲击港交所,极飞科技表示,计划将资金用于研发农业机器人产品、扩展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、建立新总部用于管理、研究及创新活动等。
与大疆角逐
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是程序员出身,其创业故事始于对技术的热爱——他从高中时期开始写程序,待极飞科技成立后,更是亲自担任公司“一号程序员”。
2007年,彭斌聚集了一群充满热情的科技爱好者成立XAircraft团队。两年后,该团队推出X450及X650无人机,开创了多旋翼无人机技术。2012年,极飞科技正式成立,同年发布具革命性的SuperX飞行控制系统及X650Pro无人机系列,推动民用无人机实现大规模采用。2013年,彭斌带领团队正式进军农业科技领域。
据彭斌在2024年11月的媒体采访中回忆,其在创业之初并未锁定农业赛道,而是尝试拓展多种应用场景,“当时什么都想做,结果产品做得乱七八糟,各产品都觉得差一点意思”。这段经历也让团队意识到“把一个产业做精做强”的重要性。
他分析称,农业无人机贡献了中国无人机总飞行时间的98%,是低空经济最大的落地场景:“既然如此,为什么要抢小的份额?”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按营收计,中国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29.3%;全球市场则由16亿元增长至55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28.8%。该报告预计,至2029年,中国、全球无人机行业将分别以超30%的年复合增长率,增长至109亿元、248亿元。
乘行业成长之势叠加低空经济风口,极飞科技在经历多年亏损后,于2024年实现扭亏。
招股说明书显示,2022年和2023年,公司营收徘徊在6亿元左右,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-2.54亿元、-1.33亿元;2024年,营收一举突破10亿元大关,达10.66亿元,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则扭亏为盈,达7040.7万元。
与大疆作比较,几乎是极飞科技绕不开的议题。
当前,极飞科技与大疆在农业无人机赛道形成双寡头格局,二者合计占据国内外约八成市场。
据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显示,按2024年营收计,极飞科技在全球农业无人机、中国农业无人飞机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17.1%、20.8%,均位列第二;大疆则以59.0%、63.9%的市占率稳居第一。
“行业始终有一个龙头老大,也是有压力的,我们还是要通过创新来解决,希望有多种产品线支撑,来改变所处的行业现状。”彭斌此前在采访中坦言。
这种压力,也直观体现在二者曾上演的价格战中。2023年12月11日,当极飞科技发布售价低至43888元起的新品农业无人机P150后,12月12日午间,大疆农业突然宣布,原价54999元起的T60农业无人机价格直降8000元,以此将产品价格拉至极飞P150相近水平。
图源:极飞科技港股招股说明书
招股书亦显示,2024年,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产品平均售价4.37万元/台,较2023年的4.84万元/台下降9.76%;2025年上半年均价进一步降至3.75万元/台,同比下滑9.78%。
未来,随着行业“性价比”角逐白热化,极飞科技能否在巨头强势挤压下把盈利曲线拉高、拉长,答案还在路上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